|
同比增长11% 4月末云南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万亿元发表时间:2022-06-15 10:53 6月14日,记者从云南省进一步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积极作为、精准施策,制定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5条措施,开展金融惠企利民纾困“十项行动”,实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 4月末,全省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77.9亿元,同比增长26.9%,分别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2个、17.1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贷款户数5.7万户,同比增长18.4%;1-4月,全省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83%,较去年同期下降11BP,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总体上看,全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已经得到极大解决,全省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降价”态势持续稳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进一步显现。同时还将继续加大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的支持力度。 ——加大稳信贷的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为银行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支持。实施常态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信贷稳增长工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1至4月,全省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79亿元,为去年同期的6.8倍;累计办理再贴现195亿元,为去年同期的4.2倍。 ——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实施力度。按照政策安排,对符合要求的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的余额增量提供激励资金,直接支持地方法人银行扩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一季度,全省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7655万元,撬动新增普惠小微贷款76.6亿元。从二季度起,激励资金支持比例由1%提高至2%,进一步加大对普惠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持续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政策红利,引导金融机构将LPR下行的效果传导至实体经济,带动企业贷款利率的稳中有降。同时,督促金融机构落实减免企业支付手续费等安排,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1-4月,累计减让各类支付手续费2.25亿元,惠及市场主体95.34万户。 ——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的精准支持。针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人群,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首贷、信用贷投放力度,通过提供中长期贷款、降低利率、展期或续贷等方式助企纾困。特别是针对交通运输、文化旅游、住宿餐饮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联合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部门制定了针对性措施清单,推进金融政策加快落地。4月末,全省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业贷款余额8620.8亿元,同比增长19.7%,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9.9个百分点。鼓励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等自主协商,对今年年底前到期的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对延期贷款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 ——继续推动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产品方面,针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有效满足中小微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比如:推广“一部手机云企贷”,实现小微企业“一分钟”获贷、“一站式”服务和“一价式”收费。同时,创新推出“留抵快贷”,将留抵退税作为市场主体增信措施,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金融服务方面,通过常态化举办融资对接、实施“进银行、访企业”活动、在部分地区探索建立首贷服务中心等,拓宽企业知晓和运用金融政策渠道,提升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比如,红河、玉溪、昭通等地已建立“首贷中心”,优化对企业首次获得贷款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同时,富滇银行聚焦中小微企业营商环境,实施“三千计划”,推动实现中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减费让利、新增授信“3个3000”目标。 ——推动加快构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在全省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以“3+5+1”格局疏通政策传导渠道,明确制定尽职免责清单、特色产品清单、金融让利措施“三张清单”,资源分配、转移定价、不良容忍度、绩效考核、团队建设“五个专项安排”,以及科技赋能金融服务案例库,加快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切实将金融支持政策转化为市场主体可享受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云南网记者 杨萍 免责声明:信易云平台转载网络文章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包含内容图片字体),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信易云平台将及时处理删除 关注我们 信易云平台第三方机构,响应税、银、企,银税互动信息互通和应用,结合大数据、智能风控等金融科技手段,致力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金融服务产品服务中小企业融资。 点击⬇阅读原文申请企业贷款。 |